百草园 医书大全 脾胃论 网站导航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2015-05-21 21:15:43

  古之至人,穷于阴阳之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外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则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今立治始得之证。

上一章
目录
卷上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脾胃胜衰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肺之脾胃虚论
升阳益胃汤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用药宜禁论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卷中
气运衰旺图说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补中益气汤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黄芪人参汤
除风湿羌活汤
调中益气汤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清暑益气汤
随时加减用药法
肠下血论
凉血地黄汤
升阳除湿防风汤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三焦元气衰旺
卷下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忽肥忽瘦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阴阳寿夭论
五脏之气交变论
阴阳升降论
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清神益气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升阳散火汤
安胃汤
清胃散
清阳汤
胃风汤(一)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调卫汤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清燥汤
助阳和血补气汤
升阳汤
升阳除湿汤
益胃汤
生姜和中汤
强胃汤
温胃汤
和中丸(一)
藿香安胃散
异功散
饮食伤脾论
五苓散
论饮酒过伤
葛花解酲汤
枳术丸
橘皮枳术丸
半夏枳术丸
木香干姜枳术丸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和中丸(二)
交泰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丸
神保丸
雄黄圣饼子
蠲饮枳实丸
感应丸
神应丸
白术安胃散
圣饼子
当归和血散
诃梨勒丸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胃风汤(二)
三黄丸
白术散
加减平胃散
散滞气汤
通幽汤
润肠丸
导气除燥汤
丁香茱萸汤
草豆蔻丸
神圣复气汤
脾胃将理法
摄养
远欲
省言箴
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