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备急千金要方 网站导航

喉病第七

2014-05-27 23:03:58

  (证一条,方五十首,针灸法二首)

  凡卒喉痹不得语,服小续命汤,加杏仁一两。(方出第八卷中)

  乌膏

  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乌 膏主之方。

  生乌 (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艾叶(六铢生者尤佳)芍药(二两) 通草(二两) 生地黄(切五合) 猪脂(二斤)

  上九味 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纳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纳喉中,细细吞之。

  治喉肿痛,风毒冲心胸方。

  豉(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各二两) 羚羊角(一两半) 芍药(三两)栀子(七枚) 升麻(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豉煮一沸,分三服,喉肿胸胁支满,灸尺泽百壮。

  治风毒咽水不下,及瘰 肿方。

  升麻 芍药(各四两) 射干 杏仁 枫香 葛根 麻黄(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水服莨菪子末两钱匕,神良。

  治喉痹方 荆沥,稍稍咽之。

  又方 腊月猪尾烧末,水服之。

  又方 烧牛角末,酒服之。

  又方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又方 含鸡屎白。

  又方 巴豆去皮,针线穿,咽入牵出。

  又方 马蔺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又方 烧荆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荆一握,取一升,分三服。

  治喉痹及毒瓦斯方。

  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 生姜二斤,捣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

  又方 附子一枚,剖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汁,甘尽更涂,炙如前法。

  又方 剥大蒜,塞耳鼻,日二易。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

  治喉痹、猝不得语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之,良。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

  又方 烧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 芥子末水和敷之,干则易。

  又方 商陆、苦酒熬令浓,热敷之。

  又方 末桂心如枣核大,绵裹着舌下,须臾破。

  治喉猝肿、不下食方。

  以韭一把,捣熬敷之,冷则易。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疮,亦佳。

  治悬雍咽热、暴肿长方。

  干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着舌上。

  又方 盐末,以箸头张口柱之,日五。

  治悬雍咽中生息肉、舌肿方。

  日初出时向日张口,使妇人用左裙裾柱其头上,七下,瘥。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

  又方 盐豉和涂之。

  又方 取四五岁小儿尿,合盐含之。

  凡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治之方。

  马衔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毡中苍耳三七枚,烧末,水服之。

  又方 马鞭草根一握,勿中风,截去两头,捣取汁服。

  又方 烧谷奴灰,酒服之,立破。

  母姜酒

  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方。

  母姜汁(二升) 酥 牛髓 油(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川芎独活(各一两六铢)

  上九味末之,纳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调,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温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细细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丹参 升麻 雄黄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各一两) 麝香(半两)

  上八味末之,以蜜为丸如梧子。饮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声不利,用之良。

  治咽伤语声不彻方。

  酒(一升) 干姜(二两半末) 酥(一升) 通草 桂心 石菖蒲(各二两末)

  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酒(一升) 酥(一升) 干姜末(十两上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痈。

  治哑塞咳嗽方。

  桂心(六铢) 杏仁(十八铢)

  上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仁大。含之,细细咽汁,日夜勿绝。

  治咽痛,逆气不能食方。

  麻子(一升熬令黑)

  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渐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触风冷。

  此方兼理产妇及丈夫中风。如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大验,与紫汤气力同。

  治猝咽痛方。

  悬木枸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炊帚一枚,浆水服方寸匕。

  治猝风咽肿面肿方。

  杏仁末和鸡子黄,更捣敷上,干复易之,七八度。若肿汁出,煮醋和伏龙肝敷,干更易之。

  治猝尸咽方。

  烧履鼻绳为灰,暖水服之。

  又方 烧麻子脂,服之。

  治咽喉不利下气方。

  射干 杏仁 人参 附子 桂心(各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药味相接。

  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虫毒方。

  含生姜五十日,瘥。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熏咽中。

上一章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序
卷一 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诊候第四
议处方第五
论用药第六
论合和第七
论服饵第八
论药藏第九
卷二 妇人方上
求子第一
妊娠恶阻第二
养胎第三
妊娠诸病第四
第一 胎动及数堕胎
第二 漏胞
第三 子烦
第四 心腹腰痛及胀满方
第五 伤寒
第六 疟病
第七 下血
第八 小便病
第九 下痢
第十 水肿
产难第五
子死腹中第六
逆生第七
胞胎不出第八
下乳第九
卷三 妇人方中(凡八类)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中风第十二
心腹痛第十三
恶露第十四
下痢第十五
淋渴第十六
杂治第十七
卷四 妇人方下(凡四类)
补益第十八
月水不通第十九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卷五上 少小婴孺方上(凡五类)
序例第一
初生出腹第二
惊痫第三
客忤第四
伤寒第五
卷五下 少小婴孺方下(凡四类)
咳嗽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痈疽瘰第八
小儿杂病第九
卷六 七窍病
目病第一
鼻病第二
口病第三
舌病第四
唇病第五
齿病第六
喉病第七
耳疾第八
面药第九
卷七 风毒香港脚方(凡五类)
论风毒状第一
汤液第二
诸散第三
酒醴第四
诸膏第五
卷八 治诸风方(凡八类)
论杂风状第一
诸风第二
贼风第三
偏风第四
风痱第五
风懿第六
角弓反张第七
风痹第八
卷九 伤寒方上(凡九类)
伤寒例第一
辟温第二
伤寒膏第三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汗丸第六
宜吐第七
宜下第八
发汗吐下后第九
卷十 伤寒方下(凡七类)
伤寒杂治第十
劳复第十一
百合第十二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伤寒发黄第十四
温疟第十五
诊溪毒证第十六
卷十一 肝脏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肝劳第三
筋极第四
坚症积聚第五
卷十二 胆腑方(凡七类)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咽门论第三
髓虚实第四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吐血第六
万病丸散第七
卷十三 心脏方(凡八类)
心脏脉论第一
心虚实第二
心劳第三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心腹痛第六
胸痹第七
头面风第八
卷十四 小肠腑方(凡七类)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舌论第三
风眩第四
风癫第五
惊悸第六
好忘第七
卷十五 脾脏方(凡十类)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脾劳第三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秘涩第六
热痢第七
冷痢第八
疳湿痢第九
小儿痢第十
卷十六 胃腑方(凡十类)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喉咙论第三
反胃第四
呕吐哕逆第五
噎塞第六
胀满第七
痼冷积热第八
大露宿丸
卷十七 肺脏方(凡八类)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肺劳第三
气极第四
积气第五
肺痿第六
肺痈第七
飞尸鬼疰第八
卷十八 大肠腑方(凡七类)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肛门论第三
皮虚实第四
咳嗽第五
痰饮第六
九虫第七
卷十九 肾脏方(凡八类)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精极第四
骨极第五
骨虚实第六
腰痛第七
补肾第八
卷二十 膀胱腑方(凡七类)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霍乱第六
杂补第七
卷二十一 消渴淋闭方(凡四类)
消渴第一
淋闭第二
溺血第三
水肿第四
卷二十二 痈肿毒方(凡六类)
疔肿第一
痈疽第二
发背第三
丹毒第四
瘾疹第五
瘭疽第六
卷二十三 痔漏方(凡五类)
九漏第一
肠痈第二
五痔第三
疥癣第四
恶疾大风第五
卷二十四 解毒杂治方(凡八类)
解食毒第一
解百药毒第二
解五石毒第三
蛊毒第四论
胡臭漏腋第五
脱肛第六
瘿瘤第七
阴第八
卷二十五 备急方(凡四类)
卒死第一
蛇虫等毒第二
诸般伤损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卷二十六 食治方(凡五类)
序论第一
果实第二
菜蔬第三
谷米第四
鸟兽第五
卷二十七 养性(凡八类)
养性序第一
道林养性第二
居处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调气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卷二十八 脉法(凡十六类)
平脉大法第一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指下形状第三
五脏脉所属第四
分别病形状第五
三关主对法第六
五脏积聚第七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何时得病第九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卷二十九 针灸上(凡七类)
明堂三人图第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针灸禁忌法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用针略例第五
灸例第六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卷三十 针灸下(凡八类)
孔穴主对法第八
头面第一
心腹第二
四肢第三
风痹第四
热病第五
瘿瘤第六
杂病第七
妇人病第八
小儿病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