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黄帝内经·素问 网站导航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2014-05-07 22:58:26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岐伯再拜稽首曰:何道之问也?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

  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挟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气应手矣。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上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上一章
目录
《黄帝内经》简介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