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备急千金要方 网站导航

解食毒第一

2014-05-29 21:44:23

  (论一首 方三十九首)

  论曰∶凡人跋涉山川,不谙水土,人畜饮啖,误中于毒,素不知方,多遭其毙,岂非枉横耶。然而大圣久设其法,以救活之。正为贪生乐药,忽而不学,一朝逢遇,便自甘心,竟不识其所以。今述神农黄帝解毒方法,好事者,可少留意焉。

  治诸食中毒方∶

  饮黄龙汤及犀角汁,无不治。饮马尿亦良。

  治饮食中毒烦懑方∶

  以苦参三两, 咀,以酒二升半,煮取一升,顿服,取吐愈。

  治食百物中毒方∶

  掘厕旁地深一尺,以水满坑中,取厕筹七枚烧令烟,以投坑中,乃取水汁饮四五升,即愈。急者不可得,但掘地着水,即取饮之。

  又方 服生韭汁数升。

  又方 含贝子一枚,须臾吐食物瘥。

  治食六畜肉中毒方∶

  各取六畜干屎为末,水服佳。若自死六畜肉毒,水服黄柏末方寸匕,须臾复与服佳。

  又方 烧小豆一升为末,服三方寸匕,神良。

  又方 水服灶底黄土方寸匕。

  治食生肉中毒方∶

  掘地深三尺,取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土五六沸,取上浮清者,饮一升立愈。

  治食牛肉中毒方∶

  野狼牙烧灰,水服方寸匕,良。(一作猪牙。)

  又方 温汤服猪脂良。

  又方 水煮甘草汁饮之。

  治食牛马肉中毒方∶

  饮人乳汁良。

  治食马肉血洞下欲死方∶

  豉(二百粒) 杏仁(二十枚)

  上二味, 咀,蒸五升米下,饭熟捣之,再服令尽。

  又方 饮芦根汁即解。

  治生食马肝毒杀人方∶

  牡鼠屎(二七枚,两头尖者是)。以水研饮之,不瘥更作。

  治食野菜马肝肉诸脯肉毒方∶

  取头垢如枣核大吞之,起死人。

  又方 烧狗屎灰,水和绞取汁,饮之立愈。

  又方 烧猪骨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食百兽肝中毒方∶

  顿服猪脂一斤佳。亦治陈肉毒。

  治食狗肉不消心中坚,或腹胀口干大渴,心急发热,狂言妄语,或洞下方∶

  杏仁一升合皮研,以沸汤三升和,绞取汁,分三服,狗肉完片皆出即安,良验。

  治食猪肉中毒方∶

  烧猪屎为末,水服方寸匕。犬屎亦佳。

  治漏脯毒方(张文仲云∶茅室漏水沾脯,为漏脯)∶

  捣韭汁服之良,大豆汁亦得。

  治郁肉湿脯毒方(张文仲云∶肉闭在密器中,经宿者为郁肉)∶

  烧狗屎为末,水服方寸匕,凡生肉、熟肉皆不用深藏密盖不泄气,皆杀人。又肉汁在器中密盖气不泄者,亦杀人。

  治脯在黍米中毒方∶

  陈曲一两,盐二撮,以水一升煮,服之良。

  治牛肝诸脯毒,及饼 中毒方∶

  取贝子为末,水服如豆佳,不瘥更服。

  人以雉肉作饼 ,因食吐下治方∶

  以犀角为末,服方寸匕,得安甚良。

  治食鹅鸭肉成病,胸满面赤,不下食者方∶

  服秫米泔良。

  治食鱼中毒方∶

  煮橘皮停极冷,饮之立验。(《肘后》云∶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者)。

  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方∶

  锉芦根舂取汁,多饮良,并治蟹毒。亦可取芦苇茸汁饮之。

  治食鱼 及生肉在胸膈中不化,吐之不出,便成 瘕方∶

  浓朴(三两) 大黄(二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治食鱼 不消方∶

  大黄(三两,切) 朴硝(二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仲景有橘皮一两。《肘后方》云∶治食猪肉遇冷不?

  又方 舂马鞭草饮汁一升,即消。生姜亦良。(《肘后方》云∶亦宜服诸吐药。)

  又方 鲐鱼皮烧灰,水服。无完皮,以坏刀装取之。(一名鲛鱼皮,《古今录验》治食鱼伤毒。)

  又方 鱼皮烧灰,水服方寸匕。

  又方 鱼鳞烧灰,水服方寸匕。食诸鲍鱼中毒,亦用之。

  治食蟹中毒方∶

  冬瓜汁服二升,冬瓜亦可食。

  治食诸菜中毒方∶

  甘草 贝齿 胡粉(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小儿尿、乳汁共服二升,亦好。

  治食树菌中毒方∶

  人屎汁服一升良。

  治食诸菌中毒方∶

  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搅令浊,澄清饮之。(名地浆。)

上一章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序
卷一 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论大医精诚第二
论治病略例第三
论诊候第四
议处方第五
论用药第六
论合和第七
论服饵第八
论药藏第九
卷二 妇人方上
求子第一
妊娠恶阻第二
养胎第三
妊娠诸病第四
第一 胎动及数堕胎
第二 漏胞
第三 子烦
第四 心腹腰痛及胀满方
第五 伤寒
第六 疟病
第七 下血
第八 小便病
第九 下痢
第十 水肿
产难第五
子死腹中第六
逆生第七
胞胎不出第八
下乳第九
卷三 妇人方中(凡八类)
虚损第十
虚烦第十一
中风第十二
心腹痛第十三
恶露第十四
下痢第十五
淋渴第十六
杂治第十七
卷四 妇人方下(凡四类)
补益第十八
月水不通第十九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卷五上 少小婴孺方上(凡五类)
序例第一
初生出腹第二
惊痫第三
客忤第四
伤寒第五
卷五下 少小婴孺方下(凡四类)
咳嗽第六
癖结胀满第七
痈疽瘰第八
小儿杂病第九
卷六 七窍病
目病第一
鼻病第二
口病第三
舌病第四
唇病第五
齿病第六
喉病第七
耳疾第八
面药第九
卷七 风毒香港脚方(凡五类)
论风毒状第一
汤液第二
诸散第三
酒醴第四
诸膏第五
卷八 治诸风方(凡八类)
论杂风状第一
诸风第二
贼风第三
偏风第四
风痱第五
风懿第六
角弓反张第七
风痹第八
卷九 伤寒方上(凡九类)
伤寒例第一
辟温第二
伤寒膏第三
发汗散第四
发汗汤第五
发汗丸第六
宜吐第七
宜下第八
发汗吐下后第九
卷十 伤寒方下(凡七类)
伤寒杂治第十
劳复第十一
百合第十二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伤寒发黄第十四
温疟第十五
诊溪毒证第十六
卷十一 肝脏
肝脏脉论第一
肝虚实第二
肝劳第三
筋极第四
坚症积聚第五
卷十二 胆腑方(凡七类)
胆腑脉论第一
胆虚实第二
咽门论第三
髓虚实第四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吐血第六
万病丸散第七
卷十三 心脏方(凡八类)
心脏脉论第一
心虚实第二
心劳第三
脉极第四
脉虚实第五
心腹痛第六
胸痹第七
头面风第八
卷十四 小肠腑方(凡七类)
小肠腑脉论第一
小肠虚实第二
舌论第三
风眩第四
风癫第五
惊悸第六
好忘第七
卷十五 脾脏方(凡十类)
脾脏脉论第一
脾虚实第二
脾劳第三
肉极第四
肉虚实第五
秘涩第六
热痢第七
冷痢第八
疳湿痢第九
小儿痢第十
卷十六 胃腑方(凡十类)
胃腑脉论第一
胃虚实第二
喉咙论第三
反胃第四
呕吐哕逆第五
噎塞第六
胀满第七
痼冷积热第八
大露宿丸
卷十七 肺脏方(凡八类)
肺脏脉论第一
肺虚实第二
肺劳第三
气极第四
积气第五
肺痿第六
肺痈第七
飞尸鬼疰第八
卷十八 大肠腑方(凡七类)
大肠腑脉论第一
大肠虚实第二
肛门论第三
皮虚实第四
咳嗽第五
痰饮第六
九虫第七
卷十九 肾脏方(凡八类)
肾脏脉论第一
肾虚实第二
肾劳第三
精极第四
骨极第五
骨虚实第六
腰痛第七
补肾第八
卷二十 膀胱腑方(凡七类)
膀胱腑脉论第一
膀胱虚实第二
胞囊论第三
三焦脉论第四
三焦虚实第五
霍乱第六
杂补第七
卷二十一 消渴淋闭方(凡四类)
消渴第一
淋闭第二
溺血第三
水肿第四
卷二十二 痈肿毒方(凡六类)
疔肿第一
痈疽第二
发背第三
丹毒第四
瘾疹第五
瘭疽第六
卷二十三 痔漏方(凡五类)
九漏第一
肠痈第二
五痔第三
疥癣第四
恶疾大风第五
卷二十四 解毒杂治方(凡八类)
解食毒第一
解百药毒第二
解五石毒第三
蛊毒第四论
胡臭漏腋第五
脱肛第六
瘿瘤第七
阴第八
卷二十五 备急方(凡四类)
卒死第一
蛇虫等毒第二
诸般伤损第三
火疮等证第四
卷二十六 食治方(凡五类)
序论第一
果实第二
菜蔬第三
谷米第四
鸟兽第五
卷二十七 养性(凡八类)
养性序第一
道林养性第二
居处法第三
按摩法第四
调气法第五
服食法第六
卷二十八 脉法(凡十六类)
平脉大法第一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指下形状第三
五脏脉所属第四
分别病形状第五
三关主对法第六
五脏积聚第七
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何时得病第九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卷二十九 针灸上(凡七类)
明堂三人图第一
手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上)
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针灸禁忌法第三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用针略例第五
灸例第六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卷三十 针灸下(凡八类)
孔穴主对法第八
头面第一
心腹第二
四肢第三
风痹第四
热病第五
瘿瘤第六
杂病第七
妇人病第八
小儿病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