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中药学 网站导航

第二节 润下药

2015-02-01 20:27:08

  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

  火麻仁

  【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肠燥便秘、老人及产后便秘。

  火麻仁体润多汁,为甘性平,功能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作用,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麻子仁丸《伤寒论》:大麻仁、大黄、枳实、芍药、杏仁、厚朴。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郁李仁

  【药用】本品蔷薇科植物郁李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甘,平。入大肠、小肠、脾经。

  【功效】润肠通便,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肠燥便秘。

  郁李仁体润滑降,具缓泻之功,善导大肠燥秘,常配合火麻仁、瓜蒌仁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

  郁李仁又能利小便而退水肿,对水肿腹满、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郁李仁(即郁李仁肉,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润肠通便,但火麻仁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病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燥便秘;郁李仁则滑肠通便作用较强,且能利尿。

  服郁李仁后,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隐痛。

  【方剂举例】五仁丸《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松子仁。治津枯便秘。

  郁李仁丸《圣惠方》:郁李仁、甘遂、葶苈子、茯苓、瞿麦、陈皮。治水气遍身浮肿,皮肤欲裂,心腹气急胀,大小便不利。

  胡麻仁

  【药用】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临床应用】1.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

  本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津枯便秘,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胡桃肉、蜂蜜等配合应用。

  2.用于病后体虚、眩晕乏力等症。

  本品甘平,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对病后体虚、眩晕等症,可与女贞子、桑椹子等同用。

  此外,脂麻油可作软膏基础剂,在煎熬膏药时尤为必用的药品。

  【处方用名】黑脂麻、黑芝麻、胡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打碎,煎服;或炒熟研细,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也可用炒熟研细,制成丸药吞服。

  【方剂举例】桑麻丸《医方集解》:桑叶,黑芝麻。治阴虚血燥,头晕目昏,视物昏糊,大便干结。

  蜂蜜

  【药用】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酿成的糖类物质。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滑肠通便,补肺润中,缓急,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甘而滋润,能滑利大肠,内服能使大肠通畅。对肠燥便秘,体虚而不宜用攻下药者,甚为适宜。

  2.用于肺燥干咳,肺虚久咳,喉干口燥等症。

  本品有润肺滋养作用,故对干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时,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如治虚劳干咳、咯血的琼玉膏,即用本品与鲜生地、茯苓、人参配制而成。又因它能滋补脾胃,故滋补丸药用蜜丸者甚多,不仅取其矫味及黏性,同时还取它的缓和药性与补养作用。

  此外,本品还可以用解乌头毒。

  【处方用名】蜂蜜、白蜜、炼蜜(即经过熬制,在做丸药时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用开水冲服。

上一章
目录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服用法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三节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第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
第七节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八节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节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八章 化湿药
第一节 化湿药
第二节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理气药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药应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第一节 活血祛瘀药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一节 止血药
第二节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一节 驱虫药
第二节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四节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第十六章 祛寒药
第一节 祛寒药
第二节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
第二节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三节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助阳药
第三节 养血药
第四节 滋阴药
第五节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一章 收敛药
第一节 收敛药
第二节 其它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
第二十二章 其它药
第一节 其他药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