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中药学 网站导航

第一节 理气药

2015-02-01 20:43:05

  橘皮(附:橘络、化橘红)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橘Citruereticulate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

  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橘皮、陈皮、广陈皮、新会皮(洗净,晒干,切碎用)、炒橘皮(麸皮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橘络:及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性味苦,平。功能化痰理气通络,适用于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钱半,煎服。

  2.化橘红:及云香科植物柚的果实。性味苦、辛、温。功能燥湿化痰,理气,消食。适用于痰多咳嗽,以及食积、脘腹胀痛等症。一般用量3--10g,煎服。

  【按语】1.橘皮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入肺脾。辛散行气滞,是乃肺气壅滞、脾胃气滞的要药;苦温而燥湿,故而湿阻中焦、痰多咳嗽,卓有奇功;且能和中以治呃逆,并能健脾等。

  2.橘皮在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刚目》称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然而所治病症无非肺脾两经,而其效用则兼理气燥湿、化痰健脾也。

  3.古人对橘皮的应用有橘红、橘白之分,橘红是橘皮之外层色红者,以燥湿化痰之功为胜;橘白为内层色白者,无造烈之弊,而能化湿和胃。现在上海地区以不再区分。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哪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

  《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枳实

  【药用】云相科小聊木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摘陪变种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幼果。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化痰开痹,消积导滞。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胀满

  枳实理气行气作用较强,故一般认为本品有破气作用,功用行气滞、除胀满,用于胸腹胀满,常与木香、橘皮等同用。此外,对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脾虚而见脘腹胀满闷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对病后劳复、身热、心下痞闷者,可配栀子、豆豉等同用;寒凝气滞而见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姜同用。

  2.用于胸痹结胸,以及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症。

  本品既能理气,又能化痰,对痰湿遏阻胸阳、胸阳不振、胸痹疼痛,可配瓜蒌,薤白、桂枝等品同用;用治痰热互结、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黄连、瓜蒌等同用;对于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可配陈皮、半夏、天麻等同用。

  3.用于食积停滞、便秘腹痛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等症。

  枳实苦降下行,功能消积导滞,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黄、厚朴等同用;治泻痢后重,常配合木香、槟榔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宜与补气生阳之品同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又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休克。

  【处方用名】枳实、江枳实、生枳实(生用作用较猛)、炒枳实(麸皮炒至为焦为度)

  枳实炭(清炒至外成焦黑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枳壳:及云香科小桥木香橼、酸橙等植物的成熟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闷为主。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枳实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肠经,苦泄力大,行气力强,故为破气之药,性沉降而下行,功能理气除痞,以除胸腹痞满,兼能化痰以开痹,消积以导滞,实乃破气结之峻剂,治痞满、导积滞之要药。又具升高血压之能,治阴挺脱肛之用。

  2.枳实与枳壳皆为果实,因老幼不同而区分。两者功效略同,但枳实力强枳壳力缓。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

  3.厚朴与枳实行气导滞常配合应用,但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湿散满,且能下气平喘;枳实味苦性寒,破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且有消积导滞作用。

  【方剂举例】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白朮、黄芩、泽泻、茯苓、大黄、六曲。治脾胃湿热,胸闷腹痛,积滞泄泻。

  枳朮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白朮。治脾胃虚,运化弱,食后脘腹痞满作胀者。

  小结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黄连、瓜蒌、枳实。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面赤身热头晕,渴欲凉饮,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

  导痰汤(《济生方》):半夏、橘红、枳实、茯苓、甘草、人参、远志、酸枣仁、北五味、熟地。治心虚胆怯,短气乏力,心烦不眠,惊悸或癫狂等。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也。」

  《本草纲目》:「枳乃木名,实乃其子,故曰枳实。后人因小者性速,又呼老者为枳壳。生则皮厚而实,熟则壳薄而虚,正如青橘皮、陈橘皮之意,宋人复出枳壳一条,非矣。寇氏以为破结实而名,亦未必然。」

  瓜蒌皮(附:全栝蒌)

  【药用】葫芦科藤本植物栝蒌TrichosantheskiritowiiMaxim或双边栝蒌T.unifloraHao.的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化痰开痹,清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胀满。

  本品功能行气,具有行气滞、除胀满的功能,能入肺胃,故对胸膈痞闷、脘腹胀满等均可应用,常与木香、乌药、橘皮、枳壳等配合应用。

  2.用于胸痹结胸。

  本品既能化痰,又能行气,为治胸痹胸痛要药,常与薤白、半夏、桂枝等同用,且又适用于结胸症,可配黄连、半夏等同用。

  3.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经,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可配贝母、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还用本品治疗冠心病绞痛。

  【处方用名】栝蒌皮、瓜蒌皮(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全瓜蒌:及瓜蒌皮(三分之一)与瓜蒌仁(三分之二)合用。功能行气除满,清热润肺,化痰开胸除痹,消散乳痈。适用于胸腹胀满,燥热咳嗽,胸痹结胸,以及乳痈初起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三钱至五钱,治乳痈初起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瓜蒌,古称栝蒌实,原为皮仁合用。现在临床有三种用法,一为瓜蒌皮,偏于清肺化痰止咳、行气除胀满;一为瓜蒌仁,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一为全瓜蒌,则兼有皮仁两者作用,且又治疗乳痈初起之症。

  木香

  【药用】菊科本草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Decne.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胀痛,胁肋疼痛及泻痢腹痛等症。

  木香辛温通散,善于行气而止痛,为行散胸腹气滞常用要药,每可与枳壳、川楝子、延胡索同用;对于胸腹胀痛,可与柴胡、郁金等品同用。又能入大肠,治疗气滞大肠,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得症候,可与槟榔、枳实、大黄等同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常与黄连配伍同用。

  此外,木香常用于补益剂中,以舒畅气机,使补益药补而不滞。

  【处方用名】木香、广木香(生用行气止痛)、煨木香、炙木香、炒木香(麸皮拌炒用以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木香,苦辛性温,芳香浓郁,行气力佳,能宣三焦之气滞,解寒凝之诸痛,然以疏理胃肠之气分阻滞为主,具有消胀除痛之卓功。唯行气宜生用,炒用则走散之性虽有丧失,却有实大肠之效用,常用于泻痢腹痛之症。

  2.木香,古代文献又称之为青木香,与目前习以马兜铃根为青木香,品种不同功用有异应于注意。

  【方剂举例】木香槟榔丸(《卫生宝鉴》)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黄柏、黄连、吴茱萸、三棱、莪朮、大黄、香附、牵牛、芒硝。治痢下腹痛。

  【文献摘录】《大明本草》:「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珍珠囊》:「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泻肺气。」

  《本草纲目》:「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

  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本草汇言》:「《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为其功。」

  《药品化义》:「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

  《本草求真》:「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重,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颐,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本草正义》:「方香气烈而味厚,《本经》止言味辛《别录》则谓之温。以气用事,澈上澈下,能升能降,非温和澳休,何以致此?」

  乌药

  【药用】樟科灌木或小乔木乌药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ill.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经行腹痛等症。

  乌药辛开温通,善于疏通气机,功能行散气滞、止痛,能上入肺、脾,舒畅胸腹之气滞,故凡寒邪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或胃腹疼痛等症,均可应用,常与木香相须为用。亦可配合香附、枳壳、郁金等同用。本品又善于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可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用于经行腹痛,可配合当归、香附等同用。

  2.用于小便频数,遗尿。

  乌药又能下行肾与膀胱,能温肾散寒,对肾与膀胱虚寒所引起的小便频数、遗尿,常配合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处方用名】台乌药、乌药(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乌药性味辛温,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气滞,散寒凝而除疝气经行之疼痛,且能温肾,除膀胱之冷气,用治尿频遗尿之症。

  2.木香与乌药皆能行气止痛,为治胸腹胀痛之要药,临床每相须为用,然木香行气力佳,且煨用有止泻之功;乌药则又善治寒疝痛经,且能温肾散寒,以治尿频遗尿之症。

  【方剂举例】四磨汤(《济生方》):乌药、沉香、人参、槟榔。治七情郁结,上气急喘。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天台乌药、茴香、木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巴豆、川楝子。治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睪丸等症。

  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治妇女经行腹痛。

  【文献摘录】《药品化义》:「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袪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而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本草求真》:「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懮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檀香

  【药用】檀香科乔木檀香SantalumalbumL.的木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等症

  檀香味辛性温,能入肺胃,善调膈上诸气,对胸腹气滞所引起的疼痛等症,常与砂仁、乌药等药配伍应用;用于血瘀气滞、心腹疼痛,可配丹参、砂仁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细辛、延胡索等同用。

  【处方用名】檀香白檀香檀香屑(去外皮锯断劈碎或刨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或入丸散。

  【方剂举例】宽胸丸(《中药临床应用》):檀香、荜茇、延胡索、细辛、高良姜、冰片。治冠心病心绞痛。

  【文献摘录】《本草备要》:「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本草求真》:「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避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甘松

  【药用】败酱科草本植物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匙叶甘松N.jatamansi DC.的根及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

  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净,晒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方剂举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剂》):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陈皮、丁香、甘松、乌药。治脾胃虚寒,心腹满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本草汇言》:「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如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本草正义》:「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须之药。颐自定霍乱酒方,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即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

  九香虫

  【药用】??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的全虫。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脾、肾、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胀痛,胁肋疼痛等症。

  九香虫温性通利,能行气散滞而止痛,适用于寒郁中焦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胀痛、胁肋疼痛等症,可配木香、川楝子等同用。

  2.用于阳痿,肾虚腰痛。

  本品性温入肾,能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尿濒等症,可配仙灵脾、巴戟天等同用;用治肾虚腰痛,可与杜仲、补骨脂等同用。

  【处方用名】九香虫、灸九香虫(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乌龙丸(《摄生方》):九香虫、车前子、橘皮、白朮、杜仲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路路通(附:白胶香)

  【药用】金缕梅科乔木LiquiddamberformosanaHance.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涩,平。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胀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

  本品又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路路通、九孔子、枫树果(炒微焦,擂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应用。

  【附药】白胶香:即香树的树脂。性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肿,生肌止痛,外用止血。适用于疮毒痈疽,创伤出血等症。内服制用,外用生用。一般用量为三分至一钱,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舒经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大腹皮

  【药用】棕榈科乔木槟榔ArecacatechuL.的果皮。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止痛,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胀痛

  大腹皮功能行气利水疏滞、宽中除胀而止痛,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常与厚朴、陈皮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大腹皮又能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外溢、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常与茯苓皮、冬瓜皮等配伍;用于脚气肿痛,可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大腹皮、槟榔皮(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大腹皮散(《证治准绳》):大腹皮、木瓜、苏子、槟榔、荆芥穗、陈皮(去白)、紫苏叶、莱菔子、沉香、桑白皮、枳壳。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大腹皮即槟榔皮也。第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性缓,下气稍迟。」

  《药性类明》:「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

  《本草汇言》:「宽中利气之捷药也。」

  《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

  青皮(附:橘叶、橘核)

  【药用】云西科小乔木橘Citrusreticulatn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临床应用】1.用于胁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气疼痛等症。

  青皮性味辛苦而温,能入肝胆,行气力强,善于疏肝破气,适用于各种肝气郁结之症,用治胁肋疼痛,常与柴胡、郁金、枳壳同用;乳房胀痛或结块常与柴胡、香附、青橘叶同用;若肝郁化热、发为乳痈,当与瓜蒌、蒲公英、金银花等配伍;对于疝气疼痛,常与乌药、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

  青皮能消积化滞,所以有可用于食积气滞,常与六曲、麦芽、山楂等健胃消食导滞之品同用。

  【处方用名】青皮、小青皮、细青皮、炒青皮、灸青皮(麸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橘叶:即橘树之叶。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理气,消肿散结。适用于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2.橘核:即橘的种子。性味苦、辛,温,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睪丸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青皮苦辛而温,能入肝胃,沉降下行,其性缓急,疏肝破气,能除痛、乳痈、小腹疝痛;散积化滞,能消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2.橘皮与青皮,同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为成熟之果皮,入脾肺二经,性和缓而主升浮,长于理脾肺气滞、燥湿化痰,且能健脾;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入肝胃二经,性峻急而沉降,长于疏肝经之气滞,且能消散食积之停滞。惟肝气为病每影响及于脾胃,若是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者,二药又常配合应用。

  【文献摘录】《珍珠囊》:「主气滞,破基结,少杨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本草汇言》:「破滞气,消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肋刺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枸橘

  【药用】云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气疼痛等症

  枸橘辛苦而温,善于疏肝理气,常用于肝郁气滞之症,治疗肋疼痛,可配青皮、郁金等;对于乳房胀痛或结块,可配伍柴胡、香附、夏枯草等;若治疝气疼痛,可佩合川楝子、橘核、小茴香等同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

  枸橘又能消积化滞可用于食积不化、气滞不畅、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者,常与山楂、六、麦芽等消食药同用。

  此外,临床还用本品治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处方用名】枸橘李枸橘梨(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本品有缓泻作用,脾虚便溏者忌用。

  川楝子

  【药用】楝科乔木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理气,杀虫疗癣。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痛经等症

  川楝子功能行气,归肝经,善治肝气犯胃疼痛以及肋疼痛、经行腹痛;又入胃经,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亦颇为常用,常与延胡索等配伍同用。且性味苦寒,行气而无辛燥之弊,故亦可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之痛等症,可配沙参、麦冬等同用。治疝气痛,常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2.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有杀虫的功效,又能止痛,用治虫积腹痛,常配合槟榔、使君子等同用;但其功效较苦楝根皮为弱。外用又可治头癣;焙黄研末,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在涂药前先须将患处洗净)。

  【处方用名】川楝子金铃子灸川楝子(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气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胀痛,对肝气郁结痛、经痛、疝痛均有良好疗效。且苦寒而不辛燥,无伤阴之弊,对阴虚气滞用之尤为惬当。同时又能杀虫,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头癣。

  【方剂举例】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杞子、川

  楝子。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闷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及疝气瘕聚等。

  【文献摘录】《用药法象》:「止上下部腹痛。」

  《本经逢原》:「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用痛,必需川莉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

  「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

  《本草纲目》:「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香附

  【药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乳房胀痛,疝气腹痛等症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作用,对于肝气郁滞所引起的胸胁胀闷疼痛等症,常与柴胡、枳壳、陈皮、木香等同用;治疝气腹痛,可与小茴香、乌药同用;若乳房胀痛,可与柴胡、瓜蒌、青橘叶同用。

  2.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香附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调经,故为妇科疾病常用药品,适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经前乳房胀痛等症,可与柴胡、当归、陈皮、青皮、白芍等同用。

  【处方用名】制香附(用黄酒、醋等同蒸煮后用。疏肝止痛功效较佳)、生香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香附辛苦甘平,入肝、三焦经。既能入气分以疏肝理气,为治痛、肝胃不和之要药;复能入血分而活血调经,为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之上品,故前人誉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洵不诬也。

  【方剂举例】青囊丸(《韩氏医通》):香附、乌药。治一切气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期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草经疏》:「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

  《本草正义》:「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

  佛手(附:佛手花)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柑CitrusmedicaL.var.sarcodatylisSwingle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肺、脾、胃、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宽胸。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本品气味清香,药性平和,虽属辛苦而温之品,却无燥烈之弊,能入肺、肝、脾、胃四经,对诸气滞均可应用,用治肺气郁滞胸闷及脾胃气滞,可配木香、枳壳等同用;用治肝气郁结痛及肝气犯胃之症,可配青皮、川楝子等同用。

  2.用于痰多咳嗽

  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较弱,而兼理气宽胸之功,故对咳嗽日久痰多,而见胸膺闷痛者甚为适宜,可配橘络、丝瓜络、枇杷叶等同用。

  【处方用名】佛手陈佛手佛手片佛手柑(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佛手花:即佛手柑的花。功用与用量用法与佛手相似。

  【按语】佛手,辛、可、酸、温,气味清香,功能疏肝,且行肺胃气滞,又能化痰。虽疏肝之力逊于青皮,化痰之功弱于陈皮,然一物而兼理肺脾肝三经之气滞,平和而无燥烈之弊,是其所长焉。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理上焦之气而止呕,进中州之食而健脾。」

  香橼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枸橼CitrusmedicaL.或香圆C.wilsoniiTanaka.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疼痛等症

  本品性味辛苦酸温,而气清香,既能疏肝理气,又能和胃宽中、行气止痛,功效类似佛手,对于胸腹胀痛、肋疼痛等症,可与香附、郁金、瓜蒌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痰多咳嗽

  香橼皮性味苦温,又能燥湿化痰,功效类似陈皮,故可用于痰湿壅滞或兼有气滞咳痰之证,常与半夏、茯苓等配伍。

  【处方用名】香橼香圆陈香橼香橼皮炒香橼灸香橼(麸皮扮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八月札

  【药用】木通科藤本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Thunb.)Koidz.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及痛经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对胸胁疼痛、肝胃气痛、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楝子、枳壳、广木香等配合应用。

  2.用于瘰历

  本品具有散结作用,用治瘰历,常与天葵子、牡蛎、昆布、象贝等药配合应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乳腺癌及消化系统癌肿。

  【处方用名】八月扎八月札预知子(洗净,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娑罗子

  【药用】七叶树科乔木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ge.或天师粟A.wilsoniiRehd.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乳房胀痛等症

  本品善能疏肝理气,主要用治肝胃气滞、胸闷胃痛腹胀等症,可配合八月札、青皮等药同用;用于妇女经前乳房胀痛可与香附、郁金、路路通等同用。

  【处方用名】娑罗子苏罗子开心果天师粟(晒干,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经前乳胀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第五门诊部方》):苏罗子、路路通、香附、郁金、焦白朮、乌药、陈皮、枳壳。治经前胸闷乳胀。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治胃痛最验。《纲目》于主治下失载。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治心胃寒痛虫痛,性温杀虫。」

  玫瑰花(附:代代花)

  【药用】蔷薇科灌木植物玫瑰RosarugosaThunb.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及乳房胀痛等症

  本品气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气而解郁,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痛及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则舒等症,可配合白残花、佛手片等药同用;对于经前乳房胀痛可配青皮、橘叶、川楝子等同用。

  2.用于月经不调,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疗月经不调,以及损伤瘀血等症,可配合当归、川芎、泽兰叶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玫瑰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附药】代代花:云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性味甘、微苦,平。功能理气宽胸,开胃止呕。适用于胸闷不舒、不思饮食、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三分至一钱,煎服。

  绿萼梅(附:白残花)

  【药用】蔷薇科小乔木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气解郁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胸闷痛及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胃纳不佳等症,可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药同用。

  2.用于梅核气

  本品能疏肝理气,配合化痰散结之品,苦用于痰气互结、梅核气之症,常与半夏、厚朴等同用。

  此外,本草文献记载,本品尚有开胃、解暑、生津作用。

  【处方用名】绿萼梅绿梅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附药】白残花:即蔷薇花科灌木多花蔷薇的花,又名野蔷薇花。性味苦、涩,寒。归胃、肝经。功能理气和胃。适用于胸腹痞闷,不思饮食,以及口疮口糜之症。一般用量一钱至钱半,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荔枝核

  【药用】无患子科乔木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总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疝气,睪丸肿痛等症

  本品药性辛温,专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疗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气,睪丸肿痛的常用要药,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的胃脘疼痛,可与木香同用;若用肝郁气滞的痛经及产后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处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旋覆花(附:旋覆梗)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呕,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噫气,呕吐

  本品性善下降,能入脾胃,善于降胃气而止呕噫,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胃失和降所致的噫气呕吐,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2.用于喘咳痰多

  旋覆花能入肺经,可化痰饮、下肺气,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证者,当配荆芥、细辛、前胡、半夏等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全福花、金沸花(晒干用)、灸旋覆花(用蜂蜜拌炒,用于咳喘多痰,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本品入汤不易澄净,每能刺喉作痒,须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即旋覆花的地上部份,又名金沸草。性能、主治、用量俱与旋覆花同。

  【按语】1.旋覆花,物髓花类,性属沉降,和胃降气止呕,能治噫气呕吐;化痰止咳平喘,能治痰多咳嗽。性味苦辛咸而微温,以诸寒证为宜,归入脾胃肺及大肠,故有以上诸效。

  2.旋覆花始载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药店中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古今名用不同,应于了解。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

  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旋覆花、生姜、半夏、细辛、前胡、荆芥、赤芍、甘草、枣子。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强筋急,时发寒热。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肉死,目中眵,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之。」

  《本草衍义》:「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代赭石

  【药用】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的矿石。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降气止呕定喘,凉血止血,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噫气,呕吐及喘嗽等症

  本品质重沉降,有降逆下气的功效,既能降胃气、止呕噫,又能降肺气、定喘嗽,用治噫气、呕吐,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药配合应用,用治肺肾两虚所致的气逆喘息,可与党参、山茱萸等同用。

  2.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本品能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常与芍药、地黄等药配伍应用;若治崩漏,可与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同用。

  3.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等症

  本品性寒沉重,能济肝火、平肝阳,对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耳鸣等症,常与龙骨、牡蛎龟板、白芍、怀牛膝同用。

  【处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降逆)、代赭石、赭石(后醋淬用,用以收敛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生用须先煎。

  【方剂举例】镇肝息风汤(《衷中参西录》):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怀牛膝、天冬、玄参、杭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震灵丹(《和局方剂》):代赭石、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五灵脂、朱砂、乳香、没药。治妇女崩漏,带下日久,久泻久痢等。

  沉香

  【药用】瑞香科乔木沉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及白木香A.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降气止呕,温肾纳气,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呕吐呃逆。

  沉香质重沉降,功能温中降逆,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之症常配合陈皮、半夏等药同用。

  2.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沉香性温达肾,又能温肾助阳,对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虚喘,疗效颇佳,可与附子、补骨脂、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胸腹胀痛。

  沉香芳香辛散,温通祛寒,能行气止痛,常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可配合木香、乌药、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沉香、海南沉(劈开,打成丝条用)、沉香粉(研成细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入煎应后下。研末冲服,每次0.5--1g。亦可用原药磨汁服。

  【按语】沉香,能沉于水,而气味芳香,故以为名。味苦质重,药性沉降,功能降逆以止呃,纳肾而平喘;辛香而温,又善行通,故尚能温中以散寒,行气以止痛。

  【方剂举例】沉香坠痰丸(《证治准绳》):沉香、木香、青皮、半夏、槟榔。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沉香、乌药、木香、槟榔。治冷气攻冲,心腹作痛。

  丁香

  【药用】桃金娘科乔木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脾、肾经。

  【功效】降气止呃,温中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2.用于脘腹疼痛

  丁香温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与肉桂等同用。

  3.用于肾阳不足、阳萎、脚弱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有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生用,花蕾)母丁香鸡舌香(生用,果实)

  【一般用量与用法】2--5g,煎服。

  【按语】1.丁香性味辛温,气味芳香,温中焦而降胃气,善治呃逆、呕吐;暖下焦而助肾阳,可治阳萎宫冷之症。

  2.丁香虽能温中降逆,能治脾胃不和之症,然有特殊香气,有些病员服后有不适应的反应,故当视人而投治。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丁桂散(《上海市中成药制剂规范》):丁香、肉桂。治胃脘疼痛、脐腹冷痛、腹泻,以及外科疮肿,损伤肿痛等证候。

  柿蒂(附:柿霜)

  【药用】柿树科乔木柿DiospyrosKakiL.f.的宿导。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呕。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柿蒂性平苦降,专入胃经,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为治胃气上逆、呃逆要药,治疗胃寒呃逆,常配合丁香、生姜等同用。如属胃热呃逆,也可与芦根、竹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柿蒂(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柿霜:即柿树的果实经加工干燥后在外表所生的白粉再经加工制成。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润燥,宁嗽。适用于喉痛,口疮,肺热燥咳无痰,劳嗽咯血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三分至一钱,噙化。

  【方剂举例】柿蒂散(《济生方》):柿蒂、丁香、生姜。治胸满呃逆不止。

  刀豆子(附药:刀豆壳)

  【药用】豆科藤本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本品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处方用名】刀豆刀豆子(晒干,切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刀豆壳:即刀豆的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

上一章
目录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服用法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三节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第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
第七节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八节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节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八章 化湿药
第一节 化湿药
第二节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理气药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药应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第一节 活血祛瘀药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一节 止血药
第二节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一节 驱虫药
第二节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四节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第十六章 祛寒药
第一节 祛寒药
第二节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
第二节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三节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助阳药
第三节 养血药
第四节 滋阴药
第五节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一章 收敛药
第一节 收敛药
第二节 其它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
第二十二章 其它药
第一节 其他药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